文明南阳公众号

南阳官方微博

投稿须知

欢迎访问南阳文明网

文明新媒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文明新媒 > 正文

0807

南阳:和美乡村绘新景

2025-01-08  南阳文明网

  仲冬时节,漫步南阳沃野乡间,喜人景象扑面而来——
  西峡县双龙镇小水村香菇产业基地,菌农们穿梭其间,耐心挑选成熟的鲜菇;南召县皇后乡天桥村,三五成群的乡亲们攀上树枝,乐呵呵地采摘辛夷药桃;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,宽阔笔直的道路连通农家,红顶白墙的小院错落有致,滴滴南水灌溉的特色作物长势正旺,游客争相探寻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的诗与远方……一幅幅和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打开。
  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基础上,南阳市深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持续推动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,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步伐愈加铿锵有力。

1月2日,内乡县中以农业园蔬菜大棚内水培生菜、芹菜等蔬菜长势喜人。记者 张 兰 摄
  业兴旺 有劲头
  冬日暖阳下,走进宛城区瓦店镇大山农业科技园,智能温室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生机勃勃。
  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和土壤养分等数据,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控制中心,农民只需轻点手机屏幕,便可实现对大棚环境的精准调控。
  从智能化的种植设备到精准化的农业大数据,科技助农为宛城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。
  产业兴则乡村兴,产业强则乡村强。2024年,我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,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,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,乡村产业呈现出产业成链、聚链成群、集群成势的良好发展态势。
  ——新争取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,累计达7个;
  ——新争取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1个,国家级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累计分别达9个、12个;
  ——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家,绿色食品产业链年产值有望突破1700亿元,优质水果、食用菌、茶叶分别达60万亩、5.55亿袋、25.8万亩,规模均居全省前列;
  ——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,全市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10.5万人,预计年接待游客950万人次、营业收入10.5亿元;
  ——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,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达25305家、24146家、19976家;
  ——前三季度,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92.16亿元,增长4%;
  …… ……
  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,是乡亲们的辛劳和汗水,更是“三农”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。
  村宜居 有看头
  依水而建、临水而居,每逢节假日,位于淅川县大石桥乡的“那水乡·水上青荷民宿”便一房难求。
  山水相依的村落美景缘何成了拉动区域文旅消费的新热点?民宿负责人张居成介绍,该项目采用村企合作共建模式,把闲置的民房改造成民宿,通过打造亲子农场游乐区、皮划艇穿越区、高端民宿区、电商直播带货区等板块,形成产业示范与商业互动模式,好风景孕育出好“钱景”。
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既是时代的呼唤,也是人民的期盼。方城县杨集镇以七峰山为主线,打造和美乡村精品线路,形成美丽乡村示范带,开门就是花园、全村都是景区的宜居乡村,让父老乡亲尽享乡村振兴的福祉。
  “千万工程”实施以来,南阳市坚持片区化、组团式发展理念,因地制宜、因情施策,分区分类分层分级建设和美村、美丽村、洁美村。一批美丽小镇、一村一品示范村、千万工程示范村、乡村建设示范村、康养旅游示范村、“五星”支部村等优质村庄示范引领,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。
  至目前,新建成美丽小镇23个、和美乡村290个、美丽乡村985个、五美庭院9.6万户;入选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精品线路2条;全市65个和美乡村、236个富美乡村被纳入省级管理动态名录库;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.42%,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2.2%。
 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、美好生活,“千万工程”这支时代画笔正在南阳大地勾勒山水田园的大美底色。
  民富足 有奔头
 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。2024年,南阳市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,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  ——守底线,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
  全市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2085户101273人,通过帮扶消除风险16204户51090人,风险消除率50.4%;实现脱贫人口、监测对象就业23.97万人,完成年度就业任务的110.02%;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居全省“好”等次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位居全省第一。
  ——富口袋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
  一村一品,千村千面。镇平县依托玉、鱼、花、面“四特”产业等,实施专业镇、专业村、专业户“三专建设”行动,形成“1+10+N”产业格局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。
  淅川县生态林果产业不断提质增效,带动库区10万名群众致富增收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。
  前三季度,南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3元,增长7.4%。
  ——富脑袋,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。
  “这里安静,书也多,我们忙完农活都喜欢过来坐一坐。来读书的村民多了,打牌的人少了,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!”提起农家书屋,西峡县石界河镇杨盘村村民宋天朝连声称赞。
  如今,农家书屋、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,在全市各村随处可见;文化广场上,文艺会演、戏曲下乡、公益电影等文娱活动不时呈现。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体系,着力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农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
  全市累计开展戏曲下乡、非遗展演、宣传宣讲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万余场次,文明乡风吹进了千家万户。
起笔点墨,落笔成诗。南阳,正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引领下,奋力谱写农业更加高质高效、农村更加宜居宜业、农民更加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。(南阳日报记者 范志钦

责任编辑:孟 得会

南阳市文明办 主办
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