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南阳公众号

南阳官方微博

投稿须知

欢迎访问南阳文明网

农村文明创建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农村文明创建 > 正文

0807

2023年度南阳市“乡村光荣榜”先进典型事迹展播(二)

2024-04-11  南阳文明网

2023年度南阳市“乡村光荣榜”名单
(好公婆)
  曹扬珍,女,1957年12月生,中共党员,邓州市杏山区董营村村民。她曾当过村干部和人民教师,她通情达理,勤俭持家,视儿媳如女儿,自从儿媳过门后,对儿媳百般呵护。儿媳生大孙子的时候,时值腊月寒冬,她想到儿媳身体很虚弱,便每天保障四餐不重样。那年冬天虽然她脸冻烂,手上全是裂口,但她没让儿媳受半点委屈,让儿媳平安过月子。曹扬珍家种了十几亩地,养了两头牛,儿子儿媳到天津打工后,家里都是曹扬珍全部张罗。儿媳外出后,带孩子的重任就落在她肩上,把孙子带到12岁,送到天津上学后,她还时常嘱咐儿子儿媳要好好工作,努力奋斗,不要牵挂家中的事。现在曹扬珍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,但她还是不停的忙碌着。18年来,从没有和儿媳发生过矛盾,在小家庭里更是与儿媳亲如母女和睦有加。全家人在她的感染下,团结一心,积极向上。
  刘德花,女,1942年8月生,方城县柳河镇金庄村村民。儿媳生育小孙子时,凌晨四点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难忍,她知道儿媳是要分娩了情况紧急,她深夜里找车载着她们去了医院。产后,她也一直陪同儿媳在医院,她把照顾儿媳的重任毫无怨言得承担了起来,同时她还照顾小孙子。有人问她,你有怨言吗她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。有困难的时候爱家人也就是爱自己。刘德花不管自己多么辛苦却从不愿麻烦儿女们,她说,孩子们大了,都有自己的事业,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干,我只要能动弹就不应耽误他们的时间,让他们把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去。她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,在媳妇眼里,她是一个疼爱媳妇的好婆婆。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处,就像锅和勺,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,但她觉像亲闺女一样,就没有处不好,娶来儿媳,就是自己多了个闺女。
  王德红,女,1967年5月生,南召县皇后乡郭庄村人。王德红和儿媳的关系非常融洽,她们在一起住时,就很贴心的教会儿媳很多道理。王德红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儿媳,关心关注儿媳的感受,结婚9年来,只要婆婆在家,儿媳就不用操心做饭。她还会关注儿媳的饮食喜好,儿媳喜欢吃青菜,家里的菜心都会留给儿媳。王德红的家庭是个普通的家庭,她在生活中崇尚节约,反大对浪费,勤俭持家,她经常教育子女要学会过日如不能大手大脚。要与人为善,村里哪家有事情都尽力帮助。平常她总爱去那些孤寡老人家中,陪他们聊聊天,解解闷儿,她说虽然帮不了他们实质性的忙,但在他们不开心时劝解劝解、开导开导,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在她的影响下,全家人都善待他人,晚辈们从小都知道助人为乐。
  惠金凤,女,1953年9月,唐河县桐寨铺镇新庄村村民,目前和两个儿子、两个儿媳、两个孙子、两个孙女居住在一起。在二媳妇生病的日子里,身患高血压、下肢骨质增生的她,精心照料儿媳,做饭、洗衣自己全揽,媳妇看着婆婆瘦小身影忙上忙下,内心发誓一定对婆婆好,感冒痊愈后,她帮婆婆拆被洗衣,做饭抢着做,婆婆逢人就讲儿媳比自己的闺女还孝顺。大儿媳在村边众创合作社工作,平时忙于生意,对儿子疏于照看,她主动承担接送,没事时候她就去合作社帮帮手,打扫打扫卫生,她把媳妇当成闺女对待,媳妇们进家门10年从未红过脸,妯娌相处非常融洽。耳濡目染,孩子们也争着孝顺老人,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奶奶,逢年过节也都要给奶奶买上点小礼物。
  李显梅,女,1940年8月生,唐河县郭滩镇李庄村人。自儿媳娶进家门几十年来,她和几个儿媳从未红过脸。用她的话说,“儿媳、儿子、孙子都是自己的亲骨肉,都是一家人,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如亲闺女一样,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。”天有不测风云,二儿子王喜建因病去世,留下一个幼子。小儿子王喜涛罹患精神病,失去自理能力,也有两个年幼的孩子,小儿子一旦发病,搅的左邻右舍不安,加上小儿媳身体也开始不好,常年有病。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没有被困难击倒,主动承担起照料二儿子和小儿子一家的任务。她从来不说生活多苦,勤勤恳恳把三个孙子抚养成人。在婆婆的支撑下,这样一个残破不堪的家庭,平淡的生活也彰显着勃勃生机,每每提起她,全村人都赞不绝口。
  王万银,女,1952年2月生,中共党员,安皋镇彭庄村西咀组人,曾任彭庄村妇女主任。王万银公婆在世的时候,她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细致入微。儿子儿媳都在外地上班,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生活,每逢节假日,儿子儿媳回到家里,她就和儿媳拍拍心里话,唠唠家常,把给儿媳准备的红枣、花生、时令蔬菜等“土特产”清洗干净打包装好,让他们带回去。每年王万银和老伴总要去儿子家住几个月,儿子和儿媳妇上班忙,她早早起来做好饭,把饭盛出来凉一凉,把鸡蛋剥好放到碗里,让儿子儿媳一起床就吃到可口的早饭。儿媳下班晚,她总是把饭温在火上,让儿媳妇回来吃上热乎饭。她真情实意的关心、照顾儿媳,换来儿媳的孝顺和敬重。儿媳一有时间就陪她出去散步、逛街、给她买衣服、买保健药品,带她到医院做检查。她和儿媳相处十几年从未红过脸。
  李春灵,女,1961年1月生,内乡县灌涨镇前湾村人。儿子常年在外务工,媳妇在面粉厂打工。每当儿媳妇下夜班回家,就远远的看见婆婆在门口等候,她总是早早的把饭做好,儿媳一回家就能吃上饭。李春玲负责做饭洗衣、打扫卫生,接送孙子们上下学,把家安排的井井有条。李春灵在教育子女的方面,以孝为先,注重传统美德的教育,她公公将近90岁,偏瘫2年,李春灵天天帮老人梳头洗脸,一丝不苟的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。子女们受她的影响,对爷爷和李春灵夫妇也很孝顺。她还抽空去自家的草莓大棚里帮老伴干活,由于长时间低头弯腰,形成驼背、腰椎突出、走路外八字等职业病。李春灵的吃苦耐劳、任劳任怨,儿媳妇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逢人就说“俺婆婆疼孩子、孝顺俺爷爷,对俺也跟亲妈一样好!”
  吉改娥,女,1950年8月生,浙川县西簧乡新建沟村村民。2012年儿媳生育小孙子时,凌晨四点突然感到肚子疼痛难忍,情况紧急,吉改娥深夜里找车载着她们去医院。产后她也一直陪同儿媳在医院,她毫无怨言的每天扶着儿媳坐起、躺下,擦身端饭、倒尿。近年来,随着抖音的兴起,婆媳俩经常在抖音上发布一些日常,除了生活忙碌片段,澳门银河的是欢声笑语。她发动儿媳注册并加入村里志愿服务队,村内遇到农忙、喜事,邻里请她帮忙,她都有求必应。她关注到谁家有病人就主动前去看望,帮忙生活较为困难的人拍成抖音记录生活。家里孙子孙女也加入进来,参加清扫垃圾、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。她平凡的心灵埋下大爱的种子,无私奉献的好家风在儿孙身上得以赓续,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薪火在儿孙手中得到传承。
  彭红霞,女,1969年2月生,镇平县彭营镇彭营村人,她是一个通情达理、持家有道、爱护晚辈、团结邻里的传统妇女。彭红霞家中只有一个儿子,彭红霞对待儿媳妇像对待亲女儿一样。几年来,彭红霞体谅儿媳妇在外打工不容易,儿媳妇务工回家,她总会依着儿媳的口味变着花样给她补充营养,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总是偷偷塞给儿媳。尤其是在儿媳怀孕期间,彭红霞刚做完手术,身体还未恢复,却依然对儿媳呵护备至,洗衣、做饭、打扫卫生所有家务一律承包,再苦再累从不抱怨。孙子出生后,彭红霞又承担起照顾儿媳坐月子和照顾孙子的责任,给儿媳做饭按摩放松身心,给孙子喂奶粉把屎把尿常伴左右。彭红霞用自己的付出和言传身教传承了相互包容,平等相待,荣辱与共的良好家风,让这个农村家庭过的幸福祥和,其乐融融。
  刘成兰,女,1955年10月生,南阳市职教园区皇路店镇杨寨村村民。她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,十几年来,她像关爱自己女儿一样对待儿媳,把一个普通家庭过得和和美美。儿媳怀孕期间,刘成兰悉心照顾,能自己干的活儿就不让儿媳去做,还不时给儿媳炖鸽子等来补身子。儿媳生下第一个孩子后,她主动伺候,给儿媳洗衣服,给孩子换尿布,三个孙女孙子她都是这样伺候过来的。刘成兰每次外出,买东西从不忘记儿媳,对待儿媳胜过女儿,每逢和外人交谈时总夸儿媳好,和儿媳相处18年来从未红过脸。这些儿媳都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,时不时会给她买衣服,帮她分担一些家务活儿婆媳关系处的十分融洽,邻居都很羡幕。刘成兰处处以好婆婆的标准要求自己,在村里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,她的家庭也被评为“第一届南阳市文明家庭”。
  冯付秀,女,1966年2月生,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人。在生活中,她身为长辈,总是率先垂范、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。儿媳生孩子坐月子的时候,她每天和儿媳吃住在一起,照顾她,悉心教她如何料理孩子。她心疼儿媳,半夜一两点忙起床,为儿媳做宵夜饭。鼓励儿子媳妇培育洋葱200多亩,形成规模种植,遇到技术难题,她总是手把手教给儿媳,近几年,她儿子儿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种葱能手”。她积极参加村里开展的“人居环境整治行动”,自觉为公共场所打扫卫生,清理垃圾,以身作则,带动群众积极参与。她三个孙子孙女在过一周岁生日时,不铺张浪费,在其公婆丧葬时,坚持厚养薄葬,没有大操大办。在“星级文明户”认领中被评为“十星级文明户”。冯付秀婆媳关系融洽,响应乡风文明建设,为乡亲们树立了好婆婆的良好形象。

责任编辑:胡 仪霖

南阳市文明办 主办
京ICP备1003144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